以军称以色列北部遭无人机袭击 致3人受伤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看,煤炭消费量前十的国家中,中国煤炭消费量增幅仅排在第五位,低于印度、美国、日本和德国。
上半年澳大利亚峰景煤离岸均价达到471美元/吨,而去年同期为130美元/吨。钢材产量6.7亿吨,同比下降4.6%。
同时,导致国际煤价飞涨,且出现了动力煤价格高于焦煤价格的情况。一季度在去年的基础上上调200元/吨后,二季度保持稳定不变。两年来中国停止进口澳煤,由于欧洲需求较好,并没有因为中国减少带来不利影响,但随着世界钢铁业大幅快速回落,澳洲对中国焦煤进口还是充满期待。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原本依赖俄罗斯进口煤炭的欧洲、日韩等国家,采购发生转向其他国家煤种,欧洲、日韩采购煤炭国家结构转变,采购国家明显增多,欧洲原本采购以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为主,现在增加印尼、乌克兰、南非等国,与此同时,从各国家采购比例上分别有调整,从俄罗斯采购量明显减少。其中,向中国出口煤炭502.70万吨,同比减少38.28%,占蒙古国煤炭出口总量的88%。
不过当前炼焦煤总库存仍偏低,使得炼焦煤价格保持一定韧性。印中两国改变了以美元交易的方式,进口俄煤大幅上升。机构表示,在保供政策持续发力下,煤炭供应及铁路运量将维持在高位水平。
加速优质产能释放除保供稳价外,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也是煤炭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北方九港煤炭库存为2545.8万吨,同比增加468万吨,目前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预计暑运期间日均电煤装车在6万车左右,同比提高1万车以上。6月9日,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煤炭先进产能核定工作的通知》,提出核增产能煤矿要积极承担电煤增产保供责任,核增产能形成的新增产能必须全部按国家政策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
机构表示,目前中下游各环节煤炭库存维持高位,在长协煤覆盖及兑现率提高下,电力用户整体采购压力不大。此外,今年水电运行不弱。
山西省日前印发通知提出,今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将比2021年增加1.07亿吨,达到13亿吨;力争2023年比今年再增产5000万吨,全年达到13.5亿吨。煤炭市场供应稳定张宏表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10.4%,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增加。河北省此前发布通知提出,用好国家煤矿产能核增调整政策,对符合增加产能条件的煤矿依规办理核增产能手续。中下游各环节库存维持高位,在长协煤覆盖及兑现率提高下,电力用户整体采购压力不大
现代煤化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油气安全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造成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也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等成套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成本煤气化技术,摆脱了大型煤气化技术对国外进口的依赖;研发建设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商业装置,并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开发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并实现商业化运行;建成世界首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工业化生产装置,首次实现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原料的规模转换;在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等。谢克昌认为,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只有在规模条件下,技术经济效能和环保性能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021年年底,我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有160台在运行,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约280克/千瓦时,引领了世界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体系,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标准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燃煤发电已不再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谢克昌说,作为一个以煤为主体能源的负责任大国,一定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审慎研判国际形势,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稳妥进行能源转型,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在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方面下功夫在谢克昌看来,当前我国煤炭利用正逐步向清洁化、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煤炭正由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原料方向转变,有望实现分级分质利用,从而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
他表示,煤炭行业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生产、稳定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开采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要立足国情,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要继续做好新时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着力围绕先进高效燃煤发电、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煤基新材料、煤基特种油品)、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这必将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担心:我国煤炭储量虽高,会不会终有用尽的一天?煤炭作为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根据2021年自然资源部的调查数据,其证实储量和可信储量之和约1622亿吨,按照现行储采比计算可用40年左右。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主要在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两个方面。谢克昌表示,要做好技术储备,大力支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一是尽快实施科技创新203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瓶颈技术;二是协同攻关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等前沿技术,加强煤基特种油品、煤基可降解塑料、煤基高端碳材料研发,探索低能耗、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地质封存技术;三是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利用;四是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加注、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有序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但未来随着综合利用效率的提升、利用方向从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加上煤炭地质勘探的不断推进,煤炭将不仅仅只能用40年。他表示,燃煤发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主力。
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发挥资源和原料双重属性优势、缓解油气紧张形势的必然选择。谢克昌说,当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能源和粮食危机等因素影响,国内能源供需持续偏紧,能源保供任务艰巨。
谢克昌认为,煤炭要革命,但绝不是革煤炭的命,要在全产业链上实现绿色开发、清洁高效利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这些都无疑在告诉我们: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而煤炭无疑是端牢能源饭碗,实现我国能源安全自主可控的首选。
尽管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逐步降低,2021年已降至56%,但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变化。当前,在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动能源革命,同时,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就此,记者采访了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
在谢克昌看来,尽管煤炭行业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但应该认识到,传统只代表出现的时期较早,并不代表就是夕阳产业,更不应该出现在金融支持、科研支持、产能批复等各方面的一刀切去煤化现象。煤炭要革命,但绝不是革煤炭的命曾经,能源革命一度被认为应该革煤炭的命,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能源革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不能一蹴而就。建议国家稳步推进以煤制油、煤制烯烃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逐步推动煤化工产品高端化、高值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推进废水近零排放、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处于主要位置,但也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要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大型化、园区化和基地化发展,结合资源禀赋,稳步有序推进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
有数据显示,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是稳定经济、自主保障能力最强的能源。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
除继续承担保障电力供应主体责任外,煤电还要为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消纳提供灵活的调峰服务。在我看来,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铸就现代能源体系,建成能源强国,使我国未来能源完全实现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推进现代煤化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油气安全的重要途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发挥资源和原料双重属性优势、缓解油气紧张形势的必然选择。他表示,煤炭行业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生产、稳定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开采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要立足国情,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要继续做好新时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着力围绕先进高效燃煤发电、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煤基新材料、煤基特种油品)、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这必将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推进。有数据显示,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是稳定经济、自主保障能力最强的能源。
在我看来,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铸就现代能源体系,建成能源强国,使我国未来能源完全实现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主要在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两个方面。
能源革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不能一蹴而就。煤炭要革命,但绝不是革煤炭的命曾经,能源革命一度被认为应该革煤炭的命,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